1
2
隨後,記者聯係上了小陳,她表示自己聊微信最討厭收到的就是“微笑”這個表情。
“現在大家都知道這個表情挺內涵的,表達不滿又不想撕破臉的時候就會用這個表情”,小陳說。張鵬作為客服,給顧客發這個表情實在太陰陽怪氣了。
3
25歲的陳芳同樣是因為這個令人尷尬的“微笑”而惹惱了客戶。
陳芳在跟客戶聯係時,發了幾次微笑表情,沒想到就接到了客戶的來電,對方在電話裏很生氣,表示如果有情緒可以說出來,不要這麼陰陽怪氣。
陳芳也費了很多精力跟對方解釋,“從那之後我就不會再給對方發微笑表情了,怕引起誤會。”

4
重慶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周小燕認為,網絡溝通中配上表情,原本是為了讓文字溝通更生動有趣。如果因此造成不必要的誤會,需及時用語音溝通,讓對方能通過語氣感受到你的真實態度,以便化解誤會。
當然,人與人交流中,不應該太過敏感,千萬別僅以表情來判斷對方的態度。
來源:都市熱報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