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行等四部門將聯合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月活動

8月27日,2021年“金融知識普及月金融知識進萬家爭做理性投資者爭做金融好網民”活動媒體吹風會召開。人民銀行副行長劉桂平表示,要進一步強化金融風險提示,本次活動中突出了理性投資和合理借貸教育宣傳重點,注重樹立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,提示廣大消費者宣揚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詐騙,對於非法機構非法平台推出的非法產品一定要堅決遠離。

劉桂平介紹,2021年消費者金融素養問卷調查結果顯示,全國消費者金融素養指數為66.81,比2019年提高了2.04,這體現出四部門等有關單位在金融教育領域通力合作、開拓創新,取得了積極成效。

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副局長尹優平說,消費者對於分散化投資等基本金融常識缺乏足夠的認識;對於金融投資的收益預期呈現非理性的特征,容易產生非理性的投資行為。從重點群體來看,我國消費者的金融素養年齡分布呈倒“U”型,也就是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金融素養水平相對較低,特別是老年人在適應金融數字化方麵仍有明顯的不足。

針對金融適老化服務,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介紹,今年監管部門發布《關於銀行保險

機構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通知》,同時也設置了“禁止行為清單”,要求銀行保險機構不得強迫老年人使用銀行卡,不得強製老年人通過自助式智能設備辦理業務,不得違規代替老年人操作。

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局長張迅表示,中國資本市場個人投資者已經突破1.9億,其中97%是中小投資者。證監會始終堅持當好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守護人,統籌推進各項投資者教育服務工作。結合投資者教育基地建設,為投資者提供更高質量、更有實效的教育服務。目前,已經在全國建設199家投資者教育基地,投資者滿意度達到98.5%。在本次活動中,證監會將繼續組織開展係列投資者教育工作。深入解讀法規政策,提升社會各界對注冊製改革的認識和理解。加強知識普及和風險提示,常態化開展防範打擊非法證券期貨活動的宣傳教育,提高投資者識別和防範風險能力。深入推進投資者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係實踐,全方位推動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落到實處。

“當前金融與互聯網的融合越來越緊密廣泛,互聯網理財、網絡支付等為廣大群眾帶來便利快捷的生活體驗,提升網民金融素養、培育金融好網民是構建清朗網絡空間、促進金融行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。”國家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副局長劉紅岩表示。

談及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反彈勢頭,尹優平表示,今年以來,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從監測追蹤境外交易所和境內交易商、封堵打擊相關網站和APP、切斷支付渠道、加強政策宣傳等方麵開展了積極工作,虛擬貨幣交易炒作的熱度明顯下降。下一步,人民銀行將建立常態化的工作機製,保持高壓態勢,持續打擊相關交易炒作活動。“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不是法定貨幣,也沒有實際的價值支撐,相關交易純屬投機炒作,要增強風險意識,自覺遠離,保護好自己的‘錢袋子’。如果發現相關非法集資犯罪線索,要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。”



監製:嚴武軍 鄭 岩

主編:許繼霞    史曉玲

編輯:夏琳靜